2025年3月1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司法局、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基地建设推进大会在京成功举办。大会正式启动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基地(北京朝阳)。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合作高校、国际组织、企事业单位、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实务机构的代表以及高校师生代表共300多人现场参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海仲”)副秘书长兼仲裁院副院长杨帆应邀出席大会。
(大会现场)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王淑梅,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史卫忠,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振江,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谈绪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等领导出席大会并讲话。北京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崔杨,北京市朝阳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小杰,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致欢迎辞。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秘书长沈佩兰、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等亦出席了大会。
(启动仪式)
会上发布了《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并举行了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基地(北京朝阳)的启动仪式。
(签约仪式)
在中国政法大学与主要仲裁机构和有关律师事务所等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单位的签约仪式上,杨帆副秘书长代表中国海仲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海事商事仲裁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旨在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共同为我国涉外海事商事仲裁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杨帆副秘书长受聘实务导师)
在实务导师聘任仪式上,中国政法大学为来自国家部委、国际组织、涉外仲裁机构、涉外企业和律所的40余位实务导师颁发聘书。杨帆副秘书长受聘中国政法大学实务导师。
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会长、世界法学家协会副会长黄进以“加快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和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在随后举办的第二届涉外法治研究和第一届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两个平行论坛上,80余位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中美博弈新形势与我国涉外法治工作”“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与经验分享”等议题展开深度交流。
中国海仲始终坚持全球化视野,注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已与全国9所知名高校法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并通过主办大型海事商事仲裁会议、举办“海仲杯”中国海事商事仲裁征文大赛、汇集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优秀文章并出版《中国海事商事仲裁评论》等活动,积极搭建机制平台,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未来,中国海仲愿与相关方面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携手推动中国涉外法治和仲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