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5日,由中国船东协会、宁波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中心与浙江船舶交易市场拍船网、航运界网共同承办的“2021全球船舶交易与法律政策新风向”高峰论坛在宁波顺利召开。论坛汇聚了国际航运组织、科研机构、船管公司、律师事务所、航运企业等单位150余名相关人士,以全球船舶交易、法律和相关政策新风向为主题展开了研讨交流。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通过抖音平台“航运界传媒”进行全程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4999人。
宁波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副主任胡金立在致辞中提出,去年至今,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航运市场受外贸需求激增、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整体回暖,集装箱运价屡创新高。2020年,宁波出口6407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3.57%,居全国城市第5位。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1亿吨大关,已连续12年位居全球港口第一。宁波国际航运物流产业集聚区将通过培育壮大新动能、顺应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增强核心竞争力,而更具规模、更高层级的船舶交易市场及更加权威、更趋国际的海事法律服务体系将为宁波强港建设、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更为优良的法律保障。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经济政策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宁涛指出,“十四五”是国际经贸合作格局进入的艰难重构期,也是国际经济、政治、科技发展新格局形成的关键期。在我国宏观经济走势面临的不确定性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港航业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成为“双循环”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航运企业应以融合创新为驱动,不断提升服务的可靠性、可持续性,高质量地支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助力我国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世界工厂”的定位转换。
浙江船舶交易市场首席分析师王琪俊分析当前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全球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的重心逐渐东移,为航运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中国的航运服务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围绕船舶交易,各类优质服务趋于集中,为船东带来经营效率的提升。借助互联网,优质的线下服务和流量平台促成了船舶交易额的快速增加,数据的积累也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的动能,形成良性循环。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亚洲区产品经理徐宁以SALEFORM 2012及即将面世的SHIPSALE 2021为例,详细讲解了二手船买卖合同中的押金、检查、交货条件、担保和赔偿及违约条款及其法律问题,并提出买卖双方若出现纠纷,可根据合同约定通过仲裁解决争议。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海洋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张文广围绕近期热议的“长赐”轮事故展开分享,介绍了“长赐”轮事件基本情况及赔偿方案的最新进展,并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了“长赐”轮事件的法律问题,同时建议货方及船方善用保险控制风险,选择仲裁解决纠纷。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教授朱作贤简要介绍了正在联合国贸法会第六工作组公约化的关于外国船舶司法出售效力的国际文书(简称“《北京草案》”)的起草历程及其中所凝结的中国元素与中国智慧,并分析了当前船舶司法出售实践存在的法律不确定性及《北京草案》对此的解决思路。朱作贤还分享了《北京草案》的主要争论与最新进展,阐释了公约适用范围、司法出售通知、船舶司法出售不具有国际效力的事由等制度设计,期望在联合国贸法会第六工作组的努力之下,这部将弥补船舶司法出售跨境承认国际规则空白的重要公约能够早日面世。
卫狮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邹俊善提到疫情对全球航运新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率先控制疫情复工复产,经济的快速复苏为航运的复苏和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几乎所有的航运市场都是需求持续高涨,供求与需求极不对等。与航运市场意外复苏、运费租金节节一样攀升的是事故的发生率,而疫情也带来船员的安全与健康权益保障问题,船舶管理人因此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邹俊善呼吁全行业,包括政府、国际组织、船东、船员等共同应对疫情的挑战。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戴玉鑫围绕法律视角下船舶交易环境及常见的船舶交易纠纷表现,分析了船舶交易相关的法律风险及合同条款的选择、制定与解释原则,并为船舶交易生态圈的营建与发展提供了建议。
在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围绕如何促进产业融合,打造航运交易和法律服务产业生态链展开了交流讨论。讨论环节由东疆航运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董事刘巽良主持,浙江船舶交易市场副总经理张凌、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海仲仲裁员戴玉鑫和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中心副秘书长黄晨亮参与了对话。嘉宾们聚焦船舶交易的新趋势、新热点,进一步分析了法律如何赋能船舶交易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