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海仲成立60周年专栏】牛磊:回忆在海仲上海分会工作的那五年
文章来源: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
发表时间:2019-11-27 16:59:10
回忆在海仲上海分会工作的那五年
本期作者
牛磊,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香港大学法学院,先后获得法学士、法律硕士和普通法硕士。1990年9月入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事务部,在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秘书处从事海事仲裁案件的程序管理工作,期间也作为经办秘书从事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受理的国际商事仲裁案件的程序管理。2001-2002年参加香港政府组织的“内地公营机构赴港培训”项目,在香港大学学习普通法硕士课程,并在香港高等法院、香港政府律政司及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实习。2003年10月,受单位委派,到上海负责筹建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并担任副秘书长。2005开始先后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等机构仲裁员。2007年底,开始律师执业,现为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2003年1月7日,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海仲”)上海分会在上海宣告成立。我自2002年10月从香港大学法学院及香港高等法院、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结束为期一年的学习和实习回到北京海仲总会短暂工作后,即被派往上海负责海仲上海分会的筹建工作,并在分会成立后担任副秘书长一职,直到2007年底离职在上海从事律师工作,在海仲上海分会工作了五年时间,期间伴随海仲上海分会从无到有,并逐渐走上正轨,度过了一段令人难忘的青春岁月。 配合国家关于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需要,海仲在2002年之前已经在上海设立了“海仲上海办事处”,海仲上海办事处当时在上海市虹口区杨树浦路上的上海航运交易所所在的航运交易大厦办公,主要目的是就近服务航运交易的当事人,提供有关海事仲裁的法律咨询,并向北京总会转交有关海事仲裁案件。随着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办事处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提高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软环境的需要,亟需解决海仲不能在上海就地接受案件和办理案件的问题,海仲上海分会的成立已经迫在眉睫。为此,海仲所属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贸促会”)领导与上海市政府领导进行了包括面对面在内的多次会谈,逐步达成了将海仲上海办事处升格为海仲上海分会的共识。2002年下半年,经过海仲及中国贸促会内部审批,决定设立海仲上海分会,聘任蔡鸿达为分会秘书长,我为副秘书长。2002年10月我自香港学习结束回到北京,随即与海仲其他同事一起到上海参加“国际海商法研讨会”,会议结束回到北京不久即到上海开始海仲上海分会的筹建工作。 2002年10月到达上海后,主要工作是同原上海办事处负责同志一起尽快完成海仲上海分会在上海市司法局的登记及注册落地手续,以及选择分会办公地址以及完成后续装修工作,并筹备2003年1月份的上海分会成立庆典工作。按照中国《仲裁法》的有关规定,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因此,海仲上海分会在中国贸促会领导批准成立后,即开始向上海市司法局申请登记,依法向上海市司法局提交了全部申请材料,我同原办事处同志多次拜会司法局局领导以及负责具体审批事宜的上海市司法局法制处的王琼处长和邵云伟副处长,得到了上海市司法局的大力支持,并很快获得了司法局颁发的《仲裁委员会登记证书》,上海分会取得了合法地位,并且至今一直被上海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确认为上海地区的毋庸置疑的合法仲裁机构。完成登记工作后,上海分会即开始选择落地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鉴于之前海仲上海办事处和上海市虹口区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上海市虹口区积极打造航运服务密集集聚区的需要,虹口区政府积极邀请海仲上海分会入驻,程光区长为此专门召集了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给予海仲上海分会注册落地工作予以大力支持,海仲上海分会因此选择在虹口区落地注册,但考虑到交通便利及办公环境等因素,经过多次实地考察,我建议将海仲上海分会办公地址选择在浦东新区世纪大道、张杨路和东方路交汇的汤臣金融大厦,并获得了领导认可,该地点当时是上海交通非常便利的地方,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上海交通最便利的办公地点,楼下是地铁二、四、六、九号地铁线的交叉换乘站,事实证明非常便利当事人及仲裁员参加仲裁开庭,后来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也选择在该地点办公。办公室选址确定后,即开始进行装修工作,并同时开始筹备上海分会成立庆典。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2003年1月7日,海仲在上海锦江饭店举行了盛大的“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暨渔业争议解决中心成立庆典”,300多位航运界、仲裁界领导、嘉宾盛装出席,国务院法制办、中国贸促会和上海市政府领导分别致辞,宣告并庆贺海仲上海分会的成立,法制日报、解放日报、上海航运公报等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的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海仲上海分会成立之初,最主要的工作是尽快在业内打出知名度,使得分会尽快“有案办、办好案”。在蔡鸿达秘书长的带领下,在雷海顾问的指导下,全体分会同志积极展开各项宣传拓展工作。上海分会与上海航交所合作,创设了海仲上海分会网站,在航运交易公报上开辟了海事仲裁专栏,在造船厂、保险公司、航运公司、货代公司等行业选拔设立联络员制度,并创建了《海事仲裁(上海)通讯》,每两月向上海及周边航运界发送500多份,分会还经常走访各航运公司、海事法院、行业协会等单位,举办各种航运、仲裁研讨会,不断扩大上海分会的影响。记得有一次研讨会正值分会刚成立的第一年,由上海分会与上海市货主协会联合举办,会议特别邀请了我国海商法权威朱增杰老先生来给大家授课,当时正赶上非典在国内各大城市爆发,许多大型活动被临时取消,我们也担心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好在朱老顺利抵达上海,我们在会前向各位会议代表作了沟通,大家表示理解,一致希望会议按期进行,最终会议在我们的忐忑中如期进行,圆满取得了预定的效果。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分会各项工作步上正轨,并逐渐开始接待海事仲裁业务咨询,开始接受和办理海事仲裁案件。至2004年6月,在海仲上海分会成立一年半的时间内,总计受案20件,涉案金额人民币1.55亿元,海仲上海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海运当事人和海事律师的关注,逐渐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最高人民法院于2005年5月27日作出《关于指定上海海事法院管辖与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相关的海事仲裁司法审查审查案件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法(2005)66号】,指定上海海事法院管辖有关海仲上海分会仲裁协议效力确认和仲裁裁决撤销案件,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海仲上海分会的仲裁管辖权进行了司法确认。2013年,海仲上海分会受理案件共计104件,争议标的额达人民币12.75亿元,两项指标创上海海事仲裁历史新高,其中涉外案件35件,涉及英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西班牙、美国、印尼、越南、德国、土耳其、利比里亚、巴拿马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 作为国际知名的海事争议解决机构,海仲不仅在国际航运领域提供专业仲裁服务,而且为响应国家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纠纷机制的号召,海仲一直致力于和农业部渔政管理部门、中国海事局以及海事法院加强合作,在渔业纠纷、海事调解等领域发挥海事仲裁专业性、调解与仲裁相结合的特点,为社会化解矛盾,减少政府机关和法院的负担和压力,保障相关行业的生产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海仲上海分会成立同时,即宣告同时成立了渔业争议解决中心,聘请了渔业争议仲裁员。上海分会与农业部东海区渔政监督局多次合作,举办渔业仲裁员培训会议,我和蔡鸿达秘书长还多次与东海区渔政局领导赶赴浙江温岭、嵊泗等地渔港,与当地渔政局领导及仲裁员座谈渔船碰撞等争议解决渠道,推广渔业仲裁调解,并现场旁听渔业争议开庭,为社会分担解忧。在一次赴南通海事局调研过程中,我和蔡鸿达秘书长了解到海事局对于海事事故的行政调解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海事局也没有处理海上事故纠纷的义务和权力,迫切需要将海事争议交由有关专业机构负责解决。了解到这一信息后,我们随即与中国海事局进行了沟通。在中国海事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中国国际商会批准,决定在海仲内成立海事调解中心。作为首个试点单位,海仲上海海事调解中心于2006年8月22日在上海分会成立并举行了揭牌仪式。上海海事调解中心成立后,很快就受理了十几起标的大的海上碰撞事故纠纷,大都经过调解达成了协议,并由仲裁庭作出裁决结案,充分发挥了“民间调解”及“海事调解与仲裁相结合”解决海上事故纠纷的重要作用。2011年6月28日,上海海事调解中心的经验又被进一步推广,海仲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经过协商,签署了《关于建立海事纠纷委托调解工作机制协作纪要》,上海海事法院与海仲正式启动委托调解工作。截至2016年10月,海仲上海分会共接收来自上海海事法院委托调解案件145件,经过海仲上海分会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为59件,调解成功率为68%。 光阴荏苒,转瞬至2007年底,我已经在海仲上海分会工作了五年。五年的时间,我作为上海分会的一分子,参与了上海分会从筹建到正常运转的全部过程,并从一名经办秘书成长为一名仲裁员。海仲上海分会的工作使我积累了管理经验,并提高了仲裁理论及办案经验,非常感恩这五年工作的美好时光和岁月。今天,虽然我已经不再是海仲的一名工作人员,但依然随时关注海仲及上海分会的发展,并作为仲裁员常常回到海仲,很欣慰看到海仲继续在上海地区发展壮大,很高兴看到海仲上海分会即将启用的现代化的新的办公场所。值此海仲成立六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作为对海仲最美好的祝愿,祝愿海仲和上海分会的明天更美好。